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,超声检查可提示慢性肝损害,主要表现为肝脏弥漫性回声增粗,呈不均匀、显著不规则的斑点状,常伴有腹腔积液等情况。
1、原因:丙肝病毒感染后引起肝脏慢性炎症,慢性炎症持续刺激可导致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,逐渐形成肝纤维化、肝硬化。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回声不均匀、表面不光滑,呈不规则网状或结节状,以及脾大、腹腔积液等;
2、症状:除上述超声检查的表现外,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、食欲下降、腹胀、皮肤瘙痒等症状。如果慢性肝损害处于失代偿期,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黄疸、肝掌、蜘蛛痣等皮肤及巩膜黄染的表现;
3、治疗:丙肝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,可选择小分子抗病毒药物,如利巴韦林、索非布韦等,也可以选择干扰素抗病毒治疗,但存在注射用干扰素期间,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、乙肝病毒DNA定量、甲胎蛋白等。此外,如果出现腹水还需要应用利尿剂,如呋塞米、螺内酯等进行治疗。若出现肝衰竭时,可以选择人工肝或肝移植进行治疗;
4、护理:由于丙肝具有传染性,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,分室居住,注意消毒,以及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、毛巾等个人物品。饮食应以高热量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及适量脂肪饮食为主,限制饮酒,定期复查。